猪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们为什么喜欢吃猪肉 [复制链接]

1#

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处于下降态势,并在11日降到最低点,为18.54元/公斤。截至5月17日,全国外三元猪价为18.82元/公斤,相比昨天回落0.04元。而进入5月以来,国内生猪均价已累计下降15.28%。

近日,一则生猪价格跌破一斤10元的消息上了热搜,小农身边不少喜欢吃肉食的小伙伴纷纷表示:“终于可以实现吃肉自由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是中国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有哪些和吃猪肉相关的典故呢?今天,小农就来跟大家聊一聊猪肉。

#1中国人从何时开始食用猪肉?

中国人对猪肉的消费历史由来已久。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也可以说是人类驯化猪、吃猪肉的历史。

关于吃猪肉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诗经·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这里的“豕”就是猪,意味把猪从猪圈里面抓出来杀掉,用葫芦制成的瓢来盛满美酒,我们快活的喝酒吃肉,推选公刘为我们的领袖。

据专家介绍,在先秦时期,中国有豢养“六畜”的传统。“六畜”中,马和牛的主要用途是交通和耕种,所以在古代,人们通常不吃马、牛。养羊需要广袤的草地,养殖成本较高,所以羊在当时是比较贵重的。鸡、狗、猪比较容易畜养,也就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

渐渐食用狗肉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主要以“六畜”中的猪和鸡为食。现代人对猪肉的依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延续。

猪肉虽是常见的食用肉类,但古人并不是每天都有猪肉吃,通常有了喜事,欢庆团聚时才吃。

#2历史上吃猪肉的“名场面”有哪些?

庆祝:

在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木兰打了胜仗凯旋而归,回到家乡,“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丰收:

宋代陆游在《秋词》中,描写了秋天丰收的场景,乡里老少欢庆丰收,“乡闾老稚迭歌舞,灶釜日餐猪羊烹。”

待客:

宋代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了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丰盛,有鸡肉也有猪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历史典故:

关于吃猪肉,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故事——吃生猪肉。

一份浓香软烂的大猪肘子,相信不少人都喜欢吃,但是一条生的、没处理干净的猪腿应该是没人会直接吃吧。

在历史上,有着不少关于吃生猪肉的文字记载,这个吃生猪肉的人就是秦末汉初的樊哙。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鸿门宴》

在鸿门宴上,樊哙担心刘邦,闯到宴会上,项羽赏赐了他一斗酒、一个生猪肘子。樊哙面无惧色,饮干吃尽。

此后一些文人在诗中对樊哙的英勇进行歌颂,如宋代陆游写的:“壮心易尽彘肩酒”;清代朱彝尊写的:“高坐啖彘肩,勇若舞阳哙。”

#3为何猪肉这么香?

时至今日,可供人们选择的肉类品种相当丰富,中国人对猪肉的热爱依然未减,猪肉为何如此受欢迎?

猪肉产销量居各种肉类之首,原因之一是猪饲养起来受限较少,肉质转化率高。再加上对养殖环境要求不高,整体养殖成本低于牛羊。

中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季节气候差异很明显,夏天很热冬天又很冷,因此在冬天有相当一段时间,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如果农民选择了养牛羊,那么在冬天到来的时候,中原地区牛羊的饲料难以供应,而养猪则基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从入口的角度来说,猪肉受青睐有以下原因:

肉质香。

老话说“诸肉不如猪肉香”。相比较牛羊鸡肉,猪肉含有较多脂肪,而脂肪正是肉香的重要来源。

菜品多。

猪肉在做菜时用得最广,可称各种食材之首。

合口味。

猪肉相对更符合汉族人的口味,而汉族人口所占比例之大,直接影响到全国猪肉的消费量。

虽然如今的肉类供应已经趋于多样化,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饮食习惯却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即使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大,普通百姓大多还是选择继续食用猪肉。

今日冷知识

猪有几个脚趾?

答案:猪有4个脚指头,但参与走路的只有两趾。另外两个脚趾都是悬空状态。

今天的推送,您喜欢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