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埃塞俄比亚抹布之后,店家不让点菜系列之二。
”
在去大理之前,我向云南美食通、敢于胡乱老师请教在大理该吃啥菌子,乱师一句话打回了我的问题:我们去大理一般不吃菌子,一是吃酸辣鱼,二是吃生皮。几天后,我在喜洲古镇四方街附近的一家小馆子吃饭,一眼瞧见菜单上的两个大字:生皮。连忙招手喊来老板娘说:我要一份这个。老板娘斜了斜眼:是外地游客吗?别点了,这个你们吃不惯的。嘿我非不信这个邪,牛欢喜猪肛门河豚肝鱼腥草都吃过,还怕这个?结果这菜一端上来我就跪了。
生皮是将猪屠宰后,以稻草或麦秆生火,把猪毛烧掉,猪皮烤至焦*,再切片食用。外皮几乎是熟的状态,但内层配上的肉还是夹生的,配上特制酸辣蘸水吃,看着就异常生猛。有云南的朋友能吃下皮的部分,对生肉却敬而远之,而我是不爱吃鸡爪猪手这类胶质食物,却能吃牛肉马肉鸡肉刺身的类型。生猪肉虽能吃得下,但出于对猪肉绦虫的恐惧,不敢多吃,至于生皮的部分,口感肥厚扎实,挣扎着吃了两三片,最后理智战胜了面子,还是把筷子放下了。在大理瞎吃了三天,最后的结论是:觉得好吃的店家,都是本地人开的家庭作坊馆子。至于外地人开起来的网红店,难吃程度和网红程度几乎成正比。像我们这种粗俗的游客,一到云南,就会闹着要吃见手青,看小人。我有个厨师朋友为了看小人,自己去菜市场买了见手青回来炒,特地做成不熟状态来吃。据说小人没看到,但厨房里来了一条龙。我自己在某网红店里点了一份杂菌,也没分出来哪片是见手青,吃完后清醒得很,除了梦见回公司加班异常疲惫之外,也没有什么不太正常的地方。说归说,*蘑菇中*后有可能是会留下后遗症的,大家还是谨慎保命为好。
生皮吃不了,酸辣鱼可是连吃了好几顿。大理酸辣鱼的酸味来自于酸木瓜,酸中带甜,味道相对柔和一点,适合我这种吃辣容易暴汗的体质。不过吃鱼也看店家,有些做得不好容易有鱼腥味。
另一道印象深刻的菜是薄荷炸排骨,没想过薄荷除了做mojito和沙拉简餐之外还有这种用途。炸过后的薄荷酥脆而清爽,反而比排骨还要吸引人。
当然还有古城人民路的再回首鸡丝凉米线啦,米线的精髓在于凉拌的佐料,酸辣可口。一大早来扒拉一碗米线,再配个卤鸡腿,就可以算是大理式brunch了。
双廊住处附近有家叫双廊白族私房菜·白族烧烤的小店,店主在自家院子里搭了块简陋的就餐场地,每次路过,都是拥挤而热闹的样子。前后去了两次,薄荷排骨、凉拌鸡丝米线、瓦片豆腐、洱海小虾、炒水性杨花皆好,对着菜单随便点菜,也不太容易踩雷。吃完饭,店家让我在院里头顶树上直接摘了个李子当饭后甜点,洗了洗一口咬下去,甘甜得很,也算是一种farmtotable的餐后水果上菜方式。
十多年前来过一次大理,那时双廊古镇还没有被开发起来,古城还是背包客的天堂,洋人街里也是真的有洋人在的。如今古城内的小商店卖着相差无几的纪念品,不免有些无趣。路上闲逛,时不时还会被摊档上摆着的编制假发的假人头吓得倒退两步。
当然也有些有趣的地方,床单厂艺术区还是好逛的。大理摄影博物馆里有传教士们拍的古城老照片,游客不多,可以慢悠悠地一张张看,对面楼上的海豚阿德书店里还可以撸猫。
所幸的是苍山洱海还在,只是苍山索道又多开发了几条。沿着洱海东岸骑小电瓶是长假里最惬意的事情,仿佛这道路永无尽头。
双廊白族私房菜·白族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