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种石头连狗见了都要咬一口 [复制链接]

1#
SEM百度竞价招聘微信群 http://www.sjbn.com.cn/fengshang/shangye/20201113/953.html

我国的蜡石产地,遍布全国,但南方各省蜡石出产,比北方要多。其中,主要在岭南的广西(贺州、三江,龙胜,融安,柳州和桂林)和广东(潮州、台山、阳春、电白,韶关、茂名、清远等)。这些又以贺州、潮州、台山和电白的蜡石较为著名。另外,云南龙陵出产一种透明至半透明、质地极为细腻的蜡石,称为“*龙玉”,是非常好的玉料。*龙玉中也有少量形态和纹理发育精彩、可做观赏石的。安徽*山、浙江武义和松阳,福建的仙游和诏安,江西的会昌和井冈山,湖南,湖北,海南等省也都出产纹理和质地兼优的蜡石。

以潮汕地区为主体。其分布包括潮州、饶平、揭东、揭西、普宁等地。著名产区有三个:饶平县樟溪镇青岚村(青岚石)、饶平、潮州交界的磷溪镇葫芦村(水吼石)、潮安县登塘镇田东乡枫树员村(世田石)。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青岚村、石蛤村(秀才坛)的村民,就陆陆续续开始向潮汕地区供青岚石了。他们利用秋冬少雨的季节,带上手电、锹、锄头等工具进山采石。在青岚村的石农家中,常常堆放着大大小小的蜡石,但十有八九都是凡品。主人家见来客不大满足,会立即从木箱或抽屉里掏出“包用油纸裹好的蜡石,价钱约是市价的一半。当地山区一个名叫“蛇地”的蜡石产区。它隐蔽在离山道一百余米下的山坑底部,无路可走,草高过人,只能披荆斩棘往前走。坑底是一条数米宽、深不过膝的小溪,旁边摆放着铝锅碗筷,10多名年轻石农钻进溪旁累叠着的巨石窑中往外舀水,拿钢针探索着;也有的在溪旁的地上探索式地刨着土洞,边刨边观察,其艰苦、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了。当发现一些上好蜡石的时候,大家好像天真无邪的孩子,欢呼着簇拥在一起观看。这里的蜡石个个漂亮,块块不同,三三五五的聚集在沙土里,如彩蛋,像奇葩,令人兴奋,它天然鲜艳的美色,温润幼洁的质感,各具形态的外形,都使人联想到时间、力量与美。除了“蛇地”以外,这里的著名产石区还打“水库顶”、“坡尾底”和“草南埔”等地,所产蜡石美艳坚刚,花色品种最多,可惜有不少的石头底面反差较大,美丑并存,使人深感可惜。

潮汕另一个名坑的蜡石——水吼石,产于潮州、饶平县交界的磷溪镇上的一个土名叫“葫芦”的小山沟。现在建有一座十多米深的水库,没建水库前是一个小水沟,石头就从水沟附近拔出来。那里水流湍急,冲石成纹,皮壳较少,手感舒适。由于地势倾斜,水急沙多,蜡石长期处于急流、沙石的反复冲刷打磨之中,使之轮廓柔和,小巧玲珑、石身光滑而有凹凸明显的水冲纹理。

潮汕的世田蜡石,颇有特色,它产于潮安县登塘镇田东乡枫树员村一带。那里矿产丰富,盛产水晶,从20世纪90年代切开始,当地人就在水沟里捡石挖石出售。由于售价便宜,加上买家要求不高,不论好坏都可出手。后来,随着买家水准提高,园林蜡石也渐渐饱和了,成色不好的蜡石再也没人要,于是影响了石农的干劲。那里有名的石坑有“干坑”、“猪母坑”等,都是生产好石的地方。晶体石多生产于“大径坑”等地。世田多奇石,其轮廓柔和,色彩鲜丽,那些重达数吨至十余吨的巨型潮汕蜡石较多出产在这里。

目前枫树员村里,也屹立着不少从山上搬回来的巨形蜡石,其中有—座色彩斑澜,重8吨多,高3米多,宽1米多的巨型彩蜡,其开价只是4万多元而已。

岭南石友所喜欢的世田石小品,大多是呈现“瓜、果、点心”形状的案头石和手玩石。它们红、冻、透、通,带有惹人喜爱的气质。至于那些大量的只能充作制瓷辅料的次等小蜡石,当地收购价是10元50公斤,跟城市人买花泥的价格差不多。

据石友介绍,揭阳市揭东县新享镇倪思衬里有一间极普通的照相馆,在数十平方米的地面上全部铺上主人亲自从铜萝村附近的山沟里捡来的蜡石,使人羡慕不已,不少喜欢蜡石的人,大老远跑到这里,为的是要亲眼目睹一下这难得一见的蜡石地堂。可见,潮汕人爱石、玩石如痴如醉。

以恩平蜡石和台山蜡石为主要代表。恩平蜡石得名很早,远在距今年的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里,就说明了蜡石在“恩平诸溪涧多有之”。

恩平出产的蜡石,多与水晶伴生在溪涧内,故晶体蜡石为常见品种。目前,位于恩平东北部的牛江镇西坑水库—带,出产品值较高的水晶,同时也在溪涧发现颜色*润,外形多变的优质蜡石。而恩平北部的良西镇良曲水库一带,也出产水晶,其溪涧中的蜡石,质地多呈晶体状或粉状,轮廓柔和,颜色浅谈。

拥抱大海的*花湾,风光无限,是开发台山蜡石的始发地。近年来才崛起的台山蜡石,由于质、色俱佳,现已成为赏石界公认的粤中蜡石的典型。台山玉,是一种石英质玉,一种隐晶质的玉石,除了含有石英,还含有铁矿、绿坭石、白云母、绢云母等矿物质。含铁及绿坭石等矿物,决定了这种玉有丰富的颜色。计有红、*、蓝、白黑、

青、紫等及其混合色,其色彩是无以伦比的含绢云母,决定了这种玉的硬度比其他石英质玉低,而玉的颗粒结构则比其他石英质玉更细,因而玉质就更为细腻温润。正因此,很多人一见这种玉及玉石,无论是籽玉或玉器,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都有一种占有的激动。

台山玉及玉石的魅力,正在于此。*花湾的蜡石,质地通透,采挖量最多。由于其雍容华贵,观者惊艳,以至附近数百石农,日日举锄寻宝。如今这条长达千米的蜡石名坑,已复挖多次,石源近竭了。

台山铜鼓坑,因山体似古代的铜鼓而得名。此坑长达十余里,曲折绵长,流水叮咚,是一处盛产水晶、*玉和蜡石的好地方。铜鼓坑的蜡石,从冻蜡、晶蜡到细蜡都有,颜色多样,图案精美,神采迷人,以其精美、玲垃的小品石玩为藏家们的至爱。

在众多的台山蜡石中,发现最晚,质、色俱佳,手感最好的要算是双耳山坑的蜡石了。由于此地人少僻远,环境恶劣,不易采控,至今仍有巨大的生产潜力。

总的来说,恩平蜡石的外形变化较大,台山蜡石的外形比较敦厚古拙,由于大多数是从露天捡抬的阳石,恩平蜡石的颜色、质感和水洗度稍差,外形崩裂,破损的程度较大。台山蜡石大多是从山坑、巨石下来挖出来的明石,其颜色、质地、外形大多数保持完好,并随着产量的日益减少和观赏者的与日俱增,它的经济价值犹如雨后春笋,节节上升。

从古到今,粤西地区都不是岭南蜡石的主要产地,因此有关它的资料则有如凤毛鳞角。

肇庆是端石的故乡,史籍记载它生产的过程甚多,唯独没有言及蜡石的情况。近年来,经多方面的有心人士的了解,探得肇庆市禄步镇旧路旁边有一处地方名叫“双马”,附近有一条长约7公里的山坑,坑中所产蜡石棱角分明,*润多姿,浑身冰透,连身上的石皮,也如美玉浮雕一般,令人惊慕。还有一种石呈七彩,有深灰蓝、荔枝冻、米*、羊肝冻、浅咖啡、玫瑰红、铁红等诸色,宝光莹莹,实属神品。这些可作为粤西蜡石的一个重要代表了。

肇庆出产蜡石的地区,目前还有封开、广宁、四会、怀集、新兴等地区。封开、广宁、四会蜡石多出自山坑溪涧中,以晶体蜡石为主,外观较圆滑,颜色较浅淡。很少带有厚厚的皮壳。怀集蜡石色彩变化较多,质地较为润泽,但硬度稍逊。新兴蜡石,轮廓呈斧劈状,色泽蜡*。如今放置在六祖慧能坐化的国思寺内的几方蜡石可作为此石代表。

德庆蜡石,以白底酒红的花蜡为显著特色。

阳春蜡石,近两年才在石市露面、色泽以*为主,外观多呈现寿桃、瓜果等形状,石皮细滑,水洗度好,手感舒适。

新兴县,是禅宗六祖慧能出生的地方。慧能一生的传说均与石有缘,其故乡所产的蜡石也棱角分明,*润多姿。

粤西蜡石的另一个重要代表是电白蜡石。它状似凝冰,棱角分明,外观线条硬朗,质如美玉,冷艳可人,颜色古雅;细观之下,其内层金银线交织,透彻有光,别具一格,颇有逸趣。电白县马踏镇胶潭村采挖蜡石的现场,原来是—个沙金矿产地,20比纪90年代初,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便由一位姓李的石友将之公诸于世,并得到购藏者的重视。自此,胶潭村农民采挖蜡石的热潮便应运而生。由于此地蕴藏量不多,数年后便已告罄,原先热闹非凡的采挖现场,如今已无人间律,荒草萋萋了。

据说从明代开始,粤北蜡石就已经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睬。这里山峦起伏,溪涧纵横,水流湍急,所产蜡石,异彩纷呈,流光溢彩,颇有诗情画意。

乐昌九陇十八滩醋石,产于粤北大瑶山麓的坪石镇至乐昌市区约60公里处的武江河滩上。古往今来,这里留下了南越王赵伦、汉代伏波将*马援、唐柏张九龄等无数名人的足迹。该地所产的露天蜡石,多呈红*二色。其中有—种“双皮夹肉石”,“皮”如烧猪般红,“肉”透金*色线,一直是收藏家们所想荟集的妙品。

曲江县罗坑镇,地处僻远,外人很少涉足,当地溪涧中善产一种色泽纯和,状若糖胶,较少皮壳的优质蜡石,有待开发。

仁化蜡石,色重纯*,质地幼洁,手感细滑,以小品居多。其色有桔*、柠檬*、芒果*、鸡蛋*、鸡油*,如青似脂,异常润泽,是手玩石、案头石中的上品,常见于20世纪90年代中的石市。近一两年来,产量锐减,已少见其流行的踪迹。

连平蜡石,市面较少流通,其中有一种胭脂红的细蜡,人称为“醉石”,状如醉后酡颜,观之令人无酒自醉;可惜大多数石质出自旱滩,容易枯涩干燥,常需涂脂保养。

紫金,原为清初蜡石的古产地之一。近数十年来,因无人开发,至今极少人收藏。

翁源蜡石,状如育胶,颜色蜡*,皱漏俱全,表面常呈现玻璃光泽,令人爱不释手。一方拳石,目前在广州清平路石市上,只需一二拾元便可购得,故一直为退休后的老石友所喜爱。

佛冈蜡石,巨者外形敦厚,颜色蜡*,常置于园林供人小憨,久而久之石面如镜,十分柔润。其小品石中有一类“猪肉石”,有红皮冰肉,有状如蜡肉,亦有如新鲜五花肉,红白相叠,惟妙惟肖,深受广州及港澳藏家欢迎。近年已产量稀少,弥足珍贵,价格上扬。如两个巴掌大的“猪肉石”,非千元以上莫属。

新丰蜡石,外形奇特,干变万化,特别有一种石的结晶体状如漏窗或片石堆叠簇拥,或带有伴生的方解石自行脱落后的凹痕,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十分有趣,是石友们喜爱收藏和展示的作品。但这类蜡石大多含有杂质,表面色彩驳杂,石质粗糙,坚而不润,缺乏光泽,不够名贵。偶见色、质、形俱佳者,则价格奇高,不易拥有。

英德*蜡石,体势雄壮,日前在本省各地园林中占有重要席位。如小品石则嫌其质粗色浅,缺少蜡光,硬度稍逊;但偶尔能发现外观玲斑多窍的沙口镇所产旧石,质细色雅,手泽丰润,亦足一观。

清远高田镇、飞来峡所产蜡石皮肉清晰,层次分明。秦皇、三合水、骆坑等地的溪涧中常出产蜡石,有些细蜡质地不错,图案清新,若当地村民较少开发,至今仍不被人了解。

阳山蜡石,皮壳较少,产量甚高,但石质枯涩,颜色暗沉,外形较呆板,虽然价钱便宜,往往铺满地摊也少人问律。

从化蜡石,温泉带是其重要产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凡有溪涧的地方,都几乎能有所发现。近年来这里所产的园林蜡石不少已请进公园、大型屋村、宾馆,甚至私家园林内,反而在野外已经少见其踪影了。此地所产的品种繁多蜡石当中,有一种细蜡石纹呈拳头大小的金钱状,环环相扣,势势不绝,色泽桔*,意头甚好,往往成为海外人士和地产商、企业家刻意搜求的囊中物。另有一种深*凝冻,状若冰糖的手玩石,也成为他们随身摸带,随意摩掌的南国“美玉”。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广西赏石活动的迅猛发展,各地新石种相继为石友们陆续发现,推向市场。桂东、桂北的蜡石,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进入了国内外赏石界的视野。广西蜡石,以八步蜡石和三江蜡石为主要代表,从而丰富了传统岭南蜡石的品种和范围。

八步蜡石,是指广西贺州的里松、桂岭、罗石—带所产蜡石的统称。最早发现八步蜡石的地方是贺州的里松,该处原来是一个矿山,贺江的交流从中经过。每逢洪水来时,便将上游的新蜡石冲下来,此时河道上亦可泛舟。假如—到枯水季节,便可涉水而过,这时,采石人将河滩、小溪上的蜡石捡拾回家,待客上门收购。由于有了洪水期,故冲刷下来的新品种层出不穷,使人感觉常新。年以前,是该地蜡石产销的*金岁月,现在好石不多,已渐入低潮。这里所出产的蜡石,颜色丰富,巨石不多,但不少石头含有多种杂质,好坏并存,反差十分大,要寻找一方纯净细腻,红冻透润的上等冻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所产的蜡石,不少硬度已达到7度左右,外观呈斧劈状,少孔穴,颜色鲜艳者可与广东饶平的青岚石媲美,它们一直是蜡石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妙品。

从里松山出来,沿公路边的农家晒谷场上,都有不少讲客家话的农民在售石,假如你脚缘好,说不定会有超乎想象的收获。从贺州坐3个多小时的汽车,便可达八步蜡石的另一个产地桂岭了。这里有几间小铺向途人出售根雕和石头,篮球大小的普通蜡石,只需几十元便可成交。如遇到色纯温润的冻石,则要素价过千元。

罗石又是八步蜡石的另一个产区,此处曾出产铁、铝和水晶。从山顶水库附近的山坑里捡拾出来的,常见有红、绿、白、黑、*、褐色等蜡石,品种最多。其中最令收藏者注目的,有大红、服脂红和玫瑰红等色,水洗之后,艳光四射,令人目光不忍离开。

广西的采藏石家们,多喜爱动中离静,意境悠远的采石远足活动。自从至年出六七位柳州石友的住二江侗族自治县的沙宜觅石之后,这些貌似刚出土的古玉、红*过渡自然、半透明状、皱秀漏透俱全的大小“三江蜡石”,立即登上大雅之堂,出现在当时以灰黑—族为主色的广西石市上,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引起了轰动效应。3年之后,随着当地赏石市场的迅速发展,这种产自沙宜的二江蜡石渐渐名声在外,行踪远及国内外多处地方。这时候,沙宜好的蜡石渐渐稀少,于是采藏石者溯江而上,将采售的地点迅速转移到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瓢里镇和胶州镇。在年以前,这里仅得一二个售卖茶水点的小店铺,并将从溪中捡拾的蜡石堆放在门口及店中待沽。到了现在,从瓢里镇到胶州镇已形成店铺过百问的庞大石市,有些售石专业设备齐全,随时能找到吊机、卷扬机为客户服务。国内外的石商均有到现场购石,生意十分红火。

三江蜡石,形、色多变,价格相宜,能吸引不少远方客人;可惜路途不便,山中难以行车,溪中难以行船,不少费用,就往往花费在运输途中。当地一些吊装工看见远方来客不是本地牌号的车辆则常常漫天要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形象。普通客装一辆5吨卡车蜡石的费用要元左右,如要运回广州,这笔路上的花费就已经不少了。

买大石入矿区(滑石矿区),买小石到龙胜。凡超过5吨的大型运输车辆,都要从柳州请过来。矿区内没有饭店,一般给10来元,请当地石农随意煮些东西裹腹就算了。

三江蜡石,常见有红、*两色,近日发现白底红花、紫地*斑的新品种。它们多散落在当地溪涧河床,心源丰富,多种大小规格的石头都可以找到。由于它们通常不带皮壳,外观多裙皱,多起伏,多变化,打破了传统岭南蜡石拙朴敦厚的主要外形,故赢得中外不少赏石人士的喜爱。但是,由于它们的色泽不够艳丽,石肤不够细腻润滑,石而因凹凸太多而容易藏尘变暗,则是这种蜡石的不足之处

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是一种快乐,学会分享,快乐他人

朋友,这里是全国最专业最权威,汇聚数6万粉丝的奇石公众交流平台,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公众

扫一扫添加晒石会

分享 转发
TOP
2#

最近华少在北海寻觅奇珍宝石的时候,

看到了下面这种石头。

是不是很像我们吃的猪肉?

猪皮、猪油、瘦肉,错落有致,

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猪肉石了,又被藏友们称为彩霞石,

猪肉的质地、纹理、颜色浑然天成,

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斧神工。

还记得华少之前看过的一个猪肉石新闻,

说是陕西有一村民上山砍柴,

意外拾得一块酷似猪肉的石头,

回家拿清水洗干净之后,

家里的狗狗马上冲上来狂咬。

当时华少还不相信,

觉得新闻所描述的有点夸大其词,

现在亲眼见到,只有震撼了,

毕竟这么鲜美的“五花肉”“大肘子”摆在谁面前

都会垂涎三尺啊!

除了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能力之外,

华少还是想来看看这个猪肉石是怎么形成的?

怎么一块普通石头

就会变成层次分明,颜色鲜艳的彩霞猪肉石?

猪肉石的形成原因

猪肉石是纯天然的石种,

多数都是属于沉积岩、硅质岩或者变质岩,

是在地质运动中,

接触其他矿物质色化形成的,

简单说就是被染色了。

猪肉石因此特殊的品相所以收藏价值很高,

“千年腊肉万年香,年年有余,天天有肉”,

一件上品猪肉石,

价值可高达上百万、上千万。

肉石不仅色泽好看,秀色可餐,也是不少藏家心怡的“香饽饽”,收藏到珍品,

价格不菲,堪比*金。

(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东坡肉石)

上图是台北博物馆的“东坡肉石”,

色泽鲜艳,层次分明,

连皮上的毛孔都清晰可见,

棱角分明,质感强烈,

是台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与“东坡肉石”能够媲美的就是“东坡肘子肉石”了,

这是河北收藏家于瑞*先生的藏品,

被誉为中华第一肉石!

据说估价上亿元。

(于瑞*先生的藏品——东坡肘子肉石)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猪肉石都很值钱,

世界上红白相间的猪肉石很多,

最上乘者当属有皮有瘦有肥。

可是现在有皮的猪肉石已经不多了,

所以,猪肉石的收藏价值也越来越高,

目前全球大概有67块绝佳猪肉石,

价值可见一斑。

这块猪肉石是清代藏品,用不透明的玉髓雕成,

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

玉工不过是妙手偶得。

“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

酷似一块新鲜猪肉,

令人叹为观止。

猪肉石的辨别方法

我在网上看到有很多人拿着肉石来求证,

到底自己手中的这个宝贝

是不是名贵的玉石呢?

网上藏友的猪肉石

下面华少就教大家几招猪肉石的鉴宝法宝,

下次去捡石的时候

可千万不要把宝贝丢了哦。

方法一

观颜色

好多藏友会将*蜡石和红烧肉石搞混,这时候我们就要看颜色,颜色分明,有层次感的就是肉石。

方法二

看质地

猪肉石本身就是玉石的一种,所以看的时候要看是否具备质密、坚硬、温润等特质。

方法三

论形状

符合猪肉的生理解剖特点,有皮有瘦有肥,纹理清晰,肥瘦比例适当。

好了,本期的奇石猪肉石就说到这了,

把我都给写馋了,

赶紧去吃点东坡肉解解馋。

(东坡肉石傻傻分不清了)

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奇石珠宝,记得在评论区留言

我会一一为大家讲解

记得点好看哦~

记得给我点个“在看”

送你们一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