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第一件事是先把新鲜猪肉摆上,再是整理昨天下午5点以后的订单,打包装箱,11点左右快递公司上门收件。”安徽国牧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90后新农人郭仁义告诉记者。眼下,绩溪黑猪鲜肉、腊肉供不应求,其中,每公斤鲜肉达90元。据公司董事长郑海鹏介绍,像这样的绩溪黑猪专营店安徽国牧润丰线上有2家,线下有5家,产品销售火爆。
另外,由创业青年当地开设的绩溪黑猪专卖店有8家。目前,绩溪黑猪肉月均销售近50吨,这不仅让消费者吃上了上世纪70年代原汁原味的土猪肉,也让最早在元代就饲养的绩溪黑猪焕发新的光彩。
近年来,绩溪县立足地方黑猪种质资源,按照“保护优先,开发利用跟进”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投入、政企结合及企业、个人投资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种质资源保护取得进展,黑猪产业完美蝶变,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面危机,启动“绩溪黑猪”种质资源保护
绩溪黑猪有上千年的饲养历史,又名“荆州黑铁”,主要分布在绩溪县荆州、家朋、伏岭等地。年定名为“荆州黑猪”,年通过省畜牧部门鉴定,改名“绩溪黑猪”。“绩溪黑猪”生长缓慢,肉质好,耐粗饲被称为肉中上品,是徽菜“岭北一品锅”的主原料,胡适先生称此肉“香而不俗,肥而不腻”。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洋猪”大量涌入,原有的纯种“黑猪”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尽管年列入《安徽省地方畜禽品种志》,但到90年代未,因无序杂交,濒临绝境。规避“卡脖子”风险,保护生猪产业“芯片”,刻不容缓。为此,当地县委、政府及时对“绩溪黑猪”启动保种工作。
为挖掘、挽救这一濒危优质猪种,从上世纪90年代未到年底,原安徽省农业厅、宣城市畜牧局和该县畜牧部门先后对绩溪黑猪进行近十次种质资源调查,终于找到幸存的头原种黑猪,年,该县以“黑猪”为品牌,通过招商,引进安徽丰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临溪镇创办全县最大规模的绩溪黑猪原种场,把绩溪黑猪这一优良种质资源保护起来。
科学、系统的种质资源保护是留着关键“芯片”的重中之重
“一是持续双招双引,引进规模企业的技术人才,发展产业;二是政策引导,支持当地能人和专业户发展养殖。三是实施种猪基因采集保种工程。”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绩溪黑猪种质资源保护战略。
强化政策引导。年该县出台《绩溪黑猪产业化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县财政每年投入30余万元,对“黑猪”规模化养殖企业进行奖励,并以“基地+农户”方式,在家朋、金沙、临溪等乡镇,建立黑猪生态健康养殖基地。金绿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在金沙养殖原生态“绩溪黑猪”,放养面积余亩,年放养余头,现已成为“绩溪黑猪”养殖规模最大的合作社,同时,“合作社+农户”也成就事业的辉煌,年元月理事长汪晓辉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科学系统保护。面对省内本土猪种灭绝案例和规避外来疫病的威胁,年11月,绩溪县畜牧部门及丰润公司联合安农大启动“黑猪”种猪基因采集保存工程,年8月结束,共采集耳组织样份、制作冻精1.5万剂、体细胞系份、收集肠道菌群份,检查病原学微生物样本31份。环环相扣,为绩溪黑猪留下种质资源“芯片”,加上一道道“保险”。
持续双招双引。大企业、集团的加入,保种步入良性发展循环。引进专注于“绩溪黑猪”种质资源保护企业安徽国牧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使种质资源保护实现了“质”的突破,形成绩溪黑猪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华统集团与绩溪县政府签订了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投资协议书,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绩溪黑猪”保种扩繁育肥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让绩溪黑猪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外,该县把黑猪养殖纳入精准产业帮扶项目,落实奖补资金,助力乡村振兴。
保护、开发利用同步,才能实现种质资源保护可持续目标
“绩溪黑猪开发利用重点围绕‘中国徽菜之乡’,在徽菜原材料上做文章,以实施乡村振兴‘千店万厨’牵引行动为契机,面向全国各地推介,以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为突破口,培育一批叫得响、打得出的品牌。”保护、开发利用同步,这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另一重要决策。
唱好开发利用重头戏。近年来,该县将传统徽菜老品牌“岭北一品锅”、“绩溪红烧肉”、“梅干菜扣肉”,嵌入原生态“绩溪黑猪”元素,品其味知其源。同时,为延伸“黑猪”产业链,该县致力将“绩溪火腿”作为拳头产品打造。年1月,以“黑猪”为原料的“绩溪火腿”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于年12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对绩溪黑猪进行肉质测定,肉质在4分以上(5分制),肌肉PH值在6-7之间,系水力在95%以上,肌内脂肪含量2.5%以上。”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党组成员、县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主任胡嘉彦热情地介绍。“这些指标很重要,直接决定猪肉的嫩度、多汁性和香味,正好符合食客对传统风味的追求,也是做大做强这一产业的前提。”
做好“互联网+”大文章。“我们的黑土猪肉在网上可受欢迎了!网友们都说我家的黑猪肉有四十年前的肉香味。”《探寻徽州美食》《小胡在农村》直播视频号的创办者——年仅20岁的退伍军人胡庆军说起他的“黑土猪肉”挺自豪。“我们黑猪都是农户家养,吃的饲料主要是萝卜、青菜、麦麸、米糠、玉米,养殖周期都在1年以上,你说香不香?”目前,直播间一天大约能卖出200公斤黑土猪肉,相当于宰杀2头黑猪。绩溪黑猪,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猪”,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汪晓辉绩溪县淘食壹号店、国牧润丰线上旗舰店,成为推介黑猪系列产品的主战场。搭乘“互联网+”顺风车,绩溪黑猪系列产品成为长三角的“香饽饽”。
“绩溪黑猪年列入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年2月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是省内保护、开发与利用最好、最有成效的品种之一。”年底,胡嘉彦自豪地说。
掌握主动权,面对新挑战。“‘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在《推进徽菜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扶持,构建徽菜完整产业链,把主打产品‘黑猪肉’和‘绩溪火腿’进一步做大做强,有信心保护好绩溪黑猪种质资源,打响黑猪品牌。”县农水局局长徐华斌表示。
截至年底,纯种绩溪黑猪种群规模达头,其中核心群纯种母猪头、公猪30头、每年出栏优质商品猪2万多头,产值超过亿元,养殖农户户均增收超元。年元月,该县绩溪黑猪保种企业获安徽省首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