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桥
家在名叫三七市的江南小镇,每月的逢三、五、七和十为集市,小镇因此而得名。江南水乡多桥。在我的记忆中,镇上小河密布,水系纵横,小桥流水,精致而典雅。流经小镇的水源主要有二处,东面一处发源于山高林密的慈溪五磊山,到了古村石步前形成了一条比较大的溪坑,经上义庄流入三七市后分成二条,一条向南经老街注入澎王浦,另一条向东流入吴泽浦,最后殊途同归流入姚江。西面一处发源于大霖山,经剡岙一直下来到相思闸根往东,通过后街河在秀水桥与另一路水流汇合。因此先民造了许多桥,如保安桥、秀水桥、洋浦桥、三板桥等等。东面群山孕育的溪水从大池墩流到石步时,把村庄前面小溪冲击成很大的溪滩,一到雨季,山民要下来赶集就得趟水而过,湍急的溪水常常把人冲倒卷走,非常危险。因此山民就在大溪滩上建了一座桥,有三个桥洞,名大溪桥。从此,人们过往此地就不再担惊受怕。我们小时候去外婆家拜年一定要经过此桥,只是那是枯水期不觉得有什么危险,等到读初中到石步上学才看到湍急的溪水是那么汹涌,此桥的作用就见一斑了。稍往下一点,在石步庙边上还有一座单孔石拱桥,连接了瑶山古窑址。溪水往下来就到了上义庄,这里原来有一座有二十个桥洞的桥。据父亲讲:清朝道光年间上义庄住着一位诰命夫人,是*河道台叶维蕃的妻子,看到当地百姓的出入受溪水困扰,由此萌发了造桥做好事的念头,但苦于资金不足,就产生向朝廷要银子的想法。要多少呢,当时是按每个桥洞多少银子来做预算的,就编了二十个桥洞的预算,朝廷因其是诰命夫人就准许了,这样就按预算拔下许多银两来造桥。其实所谓桥洞只是做路时留下二十个过水洞罢了,按现在的技术一个桥洞也能跨过的,然而不能骗皇上呀,就一步一个桥洞地造了这座桥,多余银两就做了其他善事。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桥称为绣花河塘廿洞桥。上义庄下来就是药王殿了,溪水流到这里称河水了。我们小时候药王殿已经改成学校了,我小学和初一是在这里读的,初二开始就到石步读了。药王殿面前的荣洄桥是嘉庆年间所造(荣字应该还三点傍的,只是电脑打不出将就了),山北人和石步附近一带的村民到山南来办事或赶集必须经过这里。我在猜想这里原来肯定是镇上最热闹的地方,因为当店、药店、粮仓、医院等都在这里,应该算得上相当繁华。再向前,步井门头有一座保安桥,大概也是清朝期间所建,因为桥上的落款我记得有清什么什么年的字样,现在记不清到底是哪一年了。它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二边各有六个台阶,桥面不宽,桥栏也不高,但看起来很结实,是连接仓屋的通道,取此桥名是企求保平安之意吧。确实我们小时候过桥到仓屋道地看电影,每到散场人群拥挤在桥上时,都会祈求平安过桥的。桥东的北首还有一株400多年树龄大樟树(已列入浙江省古树名木)。樟树高近20米,树冠也有10多米,树径约1、2米,不知什么原因底下的近5米主杆是横着的,中间已经空了,洞口朝向河的对面,小时候上学经过这里都会停一下,朝对岸的树洞扔石块,据说扔进洞内就会给人带来运气的。可惜的是保安桥在几年前的道路改造中已经销声匿迹了,而大樟树则幸运地保留了下来。过了保安桥河水分了二条支流,往东流向吴泽浦,沿河还有二座桥,不远处的一座叫宝庆桥,规模和保安桥差不多,不知为什么,人们都叫和尚桥,北岸称和尚桥岸,桥南是石匠店根(现在为市场)。再往东一里地,就是吴泽桥。在没有通汽车前的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去宁波就是从吴泽桥那里坐船的。另一条支流就穿镇而过流入澎王浦然后注入姚江。在小镇的中心,河道又把小镇分为老街、后街和半边街,互不相连,而老街是集市地,因此有许多小桥把他们连接了起来。连接老街和后街的主要是秀水桥和井龙桥,而把老街、后街与东南面半边街连接的是洋浦桥。因为桥下的河流是小镇与外界航运的重要通道,所以洋浦桥在所有桥中它是最高的,桥板是南山青石板,桥台用条石砌成。从桥东过去是半边街,桥西面则是娘娘殿,娘娘殿座西朝东,殿前是依河而建的凉亭,雕栋画梁,石柱子,石凳子。往北经过凉亭就是老街了。这里河面比较宽,时常停着许多航船和山北来的菜船,河岸二边建造了许多河埠头,最大的一个航船埠头就在老街的起点靠近秀水桥边,在没有自来水前我们挑水洗衣服都在这个埠头。小时候,每到夏天我们就在河里游泳,胆子大的小伙伴还从洋浦桥上往下甩桥门,有的姿态也不比跳水名星差。有时候还在桥下摸螺蛳,边游泳纳凉边摸螺蛳,一直要到嘴唇发紫、天黑大人来叫才上岸。而到了冬季,河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就在上面滑冰玩。从大霖山聚集而下的溪水相对来说就少而缓了,要是把五磊山下的溪水比作是青春少男蓬勃而发的话,那这里就是腼腆少女含蓄而舒缓。一路下来也有不少桥,如大桥根、剡岙桥、瓦窑桥、深井桥等等。记忆中在镇的西面还有一座石板桥,桥面是用三块大的青石桥铺成,桥墩也是用条石砌成。据父亲说,老街经过市西头到三板桥是官道,过去人们到丈亭、去余姚都是从我家门口往西过这桥走的,以前长毛造反时也是从三板桥进入三七市的。
相关美文阅读:·何为国耻(代前言)——不应忘却的记忆(一)·和记忆无关·记忆还是编造——余秋雨的“记忆文学”《借我一生》读·永远的记忆·儿时农村生活记忆一组(五首)·档案颂·同窗的你·那座小剧场的记忆·捡拾圈友的记忆·一张老照片引发的沉思·枞膏灯,洋油灯(散文)·一段离奇的记忆·删除温暖的记忆·七里河的记忆·难以抹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