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从年少家贫时的放猪郎到74岁位列丞相,一个不起眼的“扑满”承载着他从底层到权贵的逆袭奥秘。在《西京杂记》上记载,在公孙弘刚入官场时,他的老乡邹长倩送给他一个“扑满”,并在赠词上告诫他说,“扑满”只有入口没有出口,当钱存满了,人们为了取钱,就会把罐子砸烂,这跟你做官的道理一样,如果你做官后一心聚敛就会有扑满之败。所以我赠送你一个“扑满”,希望你引以为戒。公孙弘在后来的官场上,一直谨记老乡的谆谆告诫,盖着布被,吃用都很简朴,俸禄有多的,就在相府设客馆,为皇帝招揽贤才,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一生。这个传说也是“扑满”一词的由来,“扑满”就是古代先民的存钱瓦器,年在陕西平道常村出土的西汉时期“日利千万”陶扑满可以说是代表作品,泥质灰陶、短颈、斜肩,罐口为一个长3.2厘米,宽0.7厘米的长方形投钱孔,孔的两侧戳印着“日利千万”四个字。古代扑满的最早雏形是产生于秦代的“钱缿”,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的统一货币制度有较大关联。据《秦律十八种·关市律》要求,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物品时,所收的钱必须当着买者的面投入钱缿中,若不按此执行,则罚缴一副铠甲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散市后官吏会对货款进行清点,并按比例收税,防止商贩克扣钱款、偷逃税收,此时的钱缿是官府进行市场监督管理的一种“衡器”,有衡量统一标准货币数量的作用。随着历史的演变,“钱缿”演化成“扑满”,功能从衡量发展到存储,甚至到唐宋时期,随着民间的不断改良,。比如后期的扑满会在顶部增加突状提手,方便主人提拿;有的扑满会有小眼,方便穿过绳子悬吊在屋顶,同时也排出器内的膨胀气体避免炸裂;有的扑满与灯具等实用器物相结合,把灯座设计成扑满样式,体现了古人爱物、惜物的朴素情怀,发挥了一物两用的效果。扑满在历史变革中,还从实用价值出发,发展出了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例如,湖南长沙窑遗址曾出土过多件唐代扑满,它们有的呈馒头形,有的呈桃子形,有的呈长方形,甚至不乏专为儿童设计的微型扑满。又比如开封博物馆藏有的几件宋代扑满,最小的一件仅有手指头那么大,钱币根本塞不进去,显然这是专供儿童启蒙教育的玩具。在历代与扑满相关的文章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唐代名相姚崇的《扑满赋》,虽然只有字不到,却是姚崇留传至今的唯一赋作,被录为《全唐文》赋作的冠首文章。此赋典、事、语的来源非常庞杂,涉及经、史、子、集各个领域,通过扑满小物以小见大,将对钱的批判与对人性的贪婪、自满等的批判联系起来,是形容扑满的经典作品,唐代韦肇《扑满赋》、张鼎有《小扑满赋》都深受其影响。除了警示贪婪自满等批判作用外,扑满也常被引申出新的含义。当年满洲八旗入关以后,一些试图“驱逐鞑虏”的志士们使以互赠钱罐的方式激励彼此的斗志。南社爱国诗人苏曼殊,在清光绪二十九年,画过《扑满图》扇面一页赠包笑天,一语双关,寓意着扑灭清朝的强烈革命意识。为何扑满如此为文人士子津津乐道呢?小编认为,这其形制特点息息相关,“扑满”天生就有适度、朴实、简洁的特性,造型以简单的半球形为主,主要是低成本的陶土轮制工艺制作而成。简洁的特性反而构成了意义构建的张力,比如钱只进不出,有约束开销、提倡勤俭节约的作用;要取钱时要砸烂罐子时发出的噪音,又有警示提醒、避免铺张浪费的效果;摔碎之后的碎片,又为潜在的盗取行为留下了实物证据和线索。除此以外,扑满还有独特的互动趣味和情感体验,比如投币时的兴奋感、晃罐时的满足感和取币时的成就感,扑满作为有形媒介,在人与钱币之间构建了一种多元、趣味、亲密的互动关系和鲜活、生动的使用情境,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使扑满得以成为历代文人士子借物寓意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