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知识就是力量微平台
中国注册营养师王璐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又到一年春节,虽说现在年味没有十几、二十年前那么浓了,但为了一家人团圆聚会,人们依然会在春节到来前,备好各类蔬菜、肉食,只为那一顿团圆宴能吃得和和美美、人人满意。
说到“打年肉”,猪肉必是主角,几乎人人都爱,而且什么菜都能搭配。不过,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对于吃肉也有了除“美味”之外的需求。前几天就有人问我,“市面上有卖野猪肉的,卖肉的小贩说这野猪肉比家猪肉营养更丰富,不知是不是值得买?”
野猪肉和家猪肉差了啥?
野猪和家猪,说到底就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只是前者留连山野、自谋生路,后者被人类驯化圈养,虽不愁吃喝却难逃被送上餐桌的宿命。《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大约就是根据野猪形象设计的,原文中描写他“黑脸短毛、长喙大耳”,似乎颇有凶相。再加上野猪有一对獠牙,更平添几分凶狠。
然而历经几千年的驯化,野猪从外形到习性,可以说彻彻底底被人类改造。迄今为止,全球已有大概十多个亚种。我国养殖的家猪品种也非常多,自南向北如太湖猪、荣昌猪、五指山猪、藏猪,等等。不过在人们印象中,猪大多都是身型白胖、憨厚蠢笨的样子。这也正是家养驯化对野猪最大的改造——从极其凶猛的野兽变成了温顺美味的牲畜,变成了对人类相当重要的经济动物。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