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
在12生肖中,猪是和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的动物之一,因此在我们的语言里,许多时候都用"猪"字去比喻事物。有关猪的成语或俗语,多为贬义,这可能与猪生性懒惰、好吃懒做、形象不佳有关。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汇总了关于猪的成语、俗语、歇后语、古诗词,赶快积累起来吧!
关于猪的写作素材
关于猪的成语
彘(zhì):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极其卑劣或行为极端无耻。[语出]《荀子·荣辱》:“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也作“狗彘不如”。
形容人仓皇失措的逃跑,或坏人恣意摧残破坏。
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也形容只能玩乐、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与“狐朋狗友”同义。
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喻二人相去悬殊。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意思是说人在幼时大致没有什么区别,而学问的深浅由年长而不同,于是有一龙一猪的差别。
拐弯抹角的骂人。与“指桑骂槐”同义。
比喻下等。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对阵,败*奔逃流窜的情状。
比喻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比喻扭转并彻底改变局面。
骂人连牲畜都不如的话。与“狗彘不若”同义。
表示少见多怪,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
比喻无用之物。
*博或奕棋。
比喻送上门来的利益。
比喻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亦作三豕涉河。
比喻贪暴的人。亦作封豨修蛇。
比喻勤学。
比喻少见多怪而自视不凡,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常用作自谦词。
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亦作亥豕鲁鱼。
比喻食物非常粗糙。
比喻人的品行卑劣无耻,连猪狗都嫌弃。
比喻人讲求信用。
指父母教导子女应言行一致。
形容人的行为卑劣。亦作行同狗豨。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形容人的行为卑劣。
比喻用心机耍诈。
关于猪的俗语
人出了名,往往招来各种麻烦;猪长肥了,将很快被屠宰。
比喻条件成熟了,才好办事。
比喻见识再少也会懂得一些。
这是一句预示地震的俗语,所以地震多发区的人们将它编入歌谣:"震前动物有前兆,综合异常作预报。牛羊骡马不服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咬"。
猪发起怒来可不得了,会凶悍得横冲直撞,所以人们说"打不死野猪树上躲"。
喻无可救药之人。
关于猪的歇后语
猪鼻上插葱——装象。
不放酱油浇猪爪——白提(蹄)。
吃猪肉念佛经——假善人。
肥猪跑进屠户家——送上门的肉。
降不住猪肉降豆腐——欺软怕硬。
就着猪肉吃油条——腻透了。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粗中有细。
麻袋里装猪——不知黑白。
眉毛上挂猪胆——苦在眼前。
庙里的猪头——各有主(比喻都已为人所有,没有多余)。
母猪毁墙根——乱拱(比喻乱说,拨弄是非)。
母猪钻进玉米地——找着吃棒子。
牛栏里关猪——靠不住。
千年的野猪——老虎的食(比喻早晚是人家的货)。
三百斤的野猪——得个大嘴(比喻能吃)。
杀猪不吹——蔫退(火退)。
杀猪不褪毛——先吹起来看。
杀猪的遇到拦路——都有家伙。
杀猪分下水——人人挂心肠。
杀猪开膛——搜肠刮肚。
杀猪捅屁股——各有各的刀路。
杀猪用铅笔刀——全凭诀窍。
山中的野猪——嘴巴厉害。
死猪不怕开火烫——豁出来了。
剔了肉的猪蹄儿——贱骨头。
剃头刀杀猪——割出来刮。
田埂上修猪圈——肥水不落外人臼。
屠宰场的猪——任人宰割。
吞了猪胆嚼*连——接连吃苦头。
小媳妇买猪内脏——提心吊胆。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养在圈里的猪——少不了挨一刀。
野猪头做贡物——虚情假意。
一个槽里养两头猪——抢食吃。
种庄稼的杀猪——靠吹大气吃饭。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吃*连——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猪蹄——自残骨肉。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发脾气——又丑又恶。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
猪八戒背媳妇——心甘情愿
猪八戒招亲——黑灯黑人
关于猪的古诗词
作为地球上最为古老的动物之一,“猪”在古诗词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诗经·小雅·渐渐之石》里,就有“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咏猪的诗句,这里的豕(猪)渡河而去,应当是野猪。在《诗经·大雅·公刘》)里的“执豕于牢,酌之用匏”,猪被人们从猪牢里捉出来,可以看出来这是家猪。
而自《诗经》之后,我们在古诗词里就很少见到咏猪的诗作了。不过,却看到了不少别具一格的关于“猪”的诗句。
诗人咏猪,有的反映的是当时的风土人情。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凯旋后,其弟杀猪宰羊犒劳姐姐、庆贺喜事的情景。
宋代诗人秦观《雷阳书事》“一笛一腰鼓,鸣声甚悲凉。借问此何为,居人朝送殇。出郭披莽苍,磨刀向猪羊。何须作佳事,*去百无殃。”中,杀猪羊则是为了应对丧事。
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定将文度置膝上,喜动邻里烹猪羊”(《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表现的是送别友人时“邻里烹猪羊”的情景。范成大的“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饼团”(《祭灶词》)却是再现了人们用烧猪头等祭拜灶神的情景。
从古人咏猪的诗句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古人除了放羊、牧牛之外,也放猪。从“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唐·王绩《田家三首》)与“尝学公孙弘,策杖牧群猪”(《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中可以看出。
当然,猪肉味道鲜美,古人自然也不会放过了,堪称美食大家的苏轼,在《食猪肉诗》这样描写,“*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不仅写了诗人食猪肉时的惬意,还写出了猪肉的烧法。而按照此法烧出来的“东坡肉”也成了苏轼的专利,“东坡肉”之名流传至今。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