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在7月27日~8月25日,一年之中祛湿最佳时节,当然要来碗本地祛湿神器——猪脚姜。
广州的猪脚姜,可不只是妇女分娩之后才能见到,在各种街头巷尾,老城区都能见到。
其中,在上下九步行街的数量简直5步一家,10步见多两家,非常隐秘但又非常多,今天带大家尝尝上下九步行街的
猪脚姜一条街!
娟姨猪脚姜
早就听过他家的大名,我来了上下九两遍才能找到他家,就藏在一条门口卖玩具的小巷子里。一看店面就知道非常“威水”,驰名省港澳!
千万不要嫌弃瓦煲外表积着一层层的“黑块”,越厚代表瓦煲使用的年份越高,煮出来的猪脚更有灵*!
门口的这只瓦煲经过15年的使用,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甜醋糖浆,黑乎乎的一层见证娟姨多年来的努力艰辛,所以放在门口成为文物,连摸一下都不给!
来了店里比较出名的猪脚姜和鱼皮,姜比较大块,猪脚煲得非常软滑,没有四五个小时都做不出这番风味!
一般家庭制作的猪脚姜会带有老姜的辛辣,用来拌饭最过瘾,而娟姨这里的猪脚姜只酸不辣,最适合怕姜味的女孩子!
鱼皮咸脆,适合伴着粥一起吃!
肥姨地道小吃
就在吉鸿居隔壁的巷子,这家不是专门做猪脚姜的,各种小吃糖水都有,所以来的人比较多。
他家用陶瓷煲和电磁炉来做,感觉会没明火的那么暖。
猪脚比较爽口,姜切得非常薄,所以基本没有姜味。只能说,他家的其他小吃做得比猪脚姜出色。
好姐猪脚姜
好姐猪脚姜就较为低调,一家四口经营的小店铺,去的时候比较早,酱醋都很热!
我已经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良心的糖水价格!
干脆奢侈了一把叫了整个菜单最贵的两个,加起来价格约等于一杯奶茶钱,料还很多!
大概唯一的缺点就是煲得很不够浓。看猪脚的发涨程度,煮的时间还不够。相比起牛杂,我还是pick牛杂!
品味西关美食
跟娟姨家也在同一条巷子,两家的区别我就不作比较了,毕竟一家以猪脚姜为主,另一家以小吃为主。
店内的环境尚可,有饭有糖水有空调。
猪脚姜会比较大块,翻过面来有惊喜。
皮-肉-骨分明,还是那句话:煲的时间不够。再久一点估计口感上一个层次!
无名小食店
在附近多转几条小巷,还能再发现多一家小吃店,就在鞋店的旁边,藏得够隐秘!
不得不说,在猪脚姜这一行,真的是门“厚黑学问”,只是这家没掌握到精髓,结块的糖浆不仅仅是装饰,瓦煲“腹黑”才是猪脚好吃的关键!
最后我想说
虽然外面的猪脚姜都比不上家里煲的正宗,醋没有姜辣味,鸡蛋没有壳,猪脚不够肥……作为广东凉茶之外的又一“暗黑料理”,以上的每一家都算是做到位了。
为了多找到几家猪脚姜,我甚至把上下九后面的一些小巷子走了三四遍,猪脚姜只是广州美食的很小一块,出自坊间,虽登不上酒店菜单,但却深深根植于广州市井文化。
那些被行人磨得光滑的石板路,琳琅满目的小批发部,拥挤人多的小市场,即使外面的时代在变,不变的是这里的烟火味。
越多越多的新式饮品小食出现,几分钟的即成技术取代了几小时的心血。不知道猪脚姜还能被多少人记得,但那些在城市阴影下经营的小店,也有自己的一片璀璨岁月。
娟姨猪脚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