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1月份国家公布了年度出栏及存栏数据,年全国生猪出栏万头,较19年减少万头,下降3.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年末存栏万头,同比增长31.0%,年12月份能繁存栏环比增加2.31%,以11月份公布的测算年末能繁存栏为.7万头。近段时间非瘟疫情肆虐,市场有传言成生猪存栏及能繁存栏下滑明显?那对于未来猪价的走势影响如何?
市场传言能繁存栏和生猪存栏减少大幅减少,原因为何?
通过国家给出的数据和信息了解到,全国生猪存栏最迟至年上半年就会恢复到常年水平;这两年养殖巨头扩张的步伐不可小觑,在养猪红利下中小养户复养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目前全国的生猪产能究竟恢复到什么程度,其实官方与民间的数据似乎不太一致,而且中小养殖户的生猪存栏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完全统计到的。年12月底,我的农产品网通过走访调研得知,目前规模养殖企业的产能恢复到70-80%左右,那么散养户恢复程度肯定是要慢于规模厂的,而且我们都非常确信的一点就是,猪价最能反映生猪产能的恢复情况,现在产能恢复的怎么样,看猪价就知道了。截止至年1月28日,全国规模养殖企业出栏均价33.84元/公斤,同比虽然跌幅高达7.44%,但猪价依然是处于历史高位。
这两天市场上出现目前能繁存栏减少5%-6%,且南方生猪存栏减少18-19%的声音。真实性究竟如何?我认为,我们要清楚能繁存栏和生猪存栏减少的比例到底有多少,非瘟的影响毋庸置疑,而且是比较常态化,但是猪在减少,反观饲料价格却在上涨,1月26日各大饲料企业母猪料、仔猪料、全价料全面上涨-元/吨不等,令人深思。
饲料价格上涨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原料价格在涨,由于原料成本的增加,饲料价格的上涨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第二因为饲料的销量在增加,饲料销量的增加,应该可以反应出猪是多或是少。
猪价走势如何?
关于猪价这个问题,我觉得市场太固化了,我们都被圈在了非瘟后猪价快速拉涨后一直呈现高位的状态中。因为就目前养殖利润来说,一头猪块钱都是一个可观的利润值了,目前规模厂自繁自养的利润都在-1元/头。所以我觉得不能用能繁存栏和生猪存栏量的减少来判定生猪市场价格的涨跌。而且我认为当猪价跌到一个合理价格区间的时候,是催生散户退场的速度,因为市场是在逐步的向规模化、一体化转变,散户退场在未来几年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这样才会让市场更加的正规化。当然市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整个年行情,春节期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导致交通运输受阻,猪价攀升;2月中下旬至5月中上旬,公共卫生事件的连锁反应,下游需求大幅下降,叠加进口冻肉投放,猪价弱势盘整;5月下旬开始,受养殖户压栏惜售影响,屠企收购难度增加,猪价开始上涨;9、10月份,猪价持续高位震荡,叠加局部疫情持续复发,养殖端恐慌大量出栏,猪价震荡下跌;步入11、12月份,由于天气转冷,南方地区腌腊活动带动猪肉需求逐渐好转,并且进口冻肉检测出新冠阳性事件频发,转而消化鲜品,下游采购积极性提升,猪价开始反弹。
对于年的猪价走势,我们认为在经历1月份的高位盘整之后,2-3月份市场或会震荡趋弱运行,年度低点或会出现在三季度末,预计年年度均价在28元/公斤左右,三季度末低价点位22.56元/公斤。
生猪期货的真实目的何在?
生猪期货上市的目的何在?是为了让猪价大起大落,还是为了稳定民生,把猪价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波动?
我个人认为,国家上生猪期货的目的,是为了稳定,一是让民众可以少花钱吃上新鲜肉,二是可以让猪企有利可赚,虽然说这个利可能会缩水。但是我认为国家也不会希望把猪价打到一体化企业的成本线以下。如果那样的话,猪没人养了,那猪价真的就高起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