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生猪价格持续大幅下行,并创下新低。据猪好多数据监测显示,截至5月2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跌至18.53元/公斤,与年初最高价的36.7元/公斤相比,累计跌幅49.5%!
分析师表示,这波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受到猪病的威胁,其次是季节性的消费淡季。短期内猪价可能还会保持一个疲软的状态,中期虽然会有所反弹,但是反弹力度和空间均不大。6-8月份,猪价或将出现阶段性上涨,随着产能释放,之后猪价仍呈现下滑走势。
猪价跌跌不休,消费者们迎来“吃肉自由”的同时,生猪养殖企业却因此面临盈利考验。而近两年来,众多猪企纷纷重金扩张,在生猪价格跌破成本价的当下,则引发了外界对生猪产能会否过剩的新一轮争议。
猪企净利下滑,资产负债率攀高财报数据显示,年一季度,A股市场猪产业板块24家上市公司中,仅12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猪中茅台”牧原股份(.SZ)营业收入虽然保持住了高速增长,同比增加.72%至.52亿元,但受猪肉价格下降影响,其净利润增幅只有68.54%,达6.96亿元。凭借自身优势以量补价,牧原股份在一季度保证了总体收益的持续增长。
不过,猪周期下半场,随着全国生猪价格跌至21个月低点,猪肉股也是“一泻千里”。就连“猪王”牧原股份都扛不住了!5月24日,牧原股份股价放量大跌8.58%,盘中多次跌停。截至收盘,牧原股份报90.44元,全天总市值蒸发近亿元。A股养猪概念板块也不堪重负,截至收盘,36只猪肉概念股中,有22只下跌。
高调进*养猪板块的新希望(.SZ)也在一季度业绩暴雷,在实现营收增长42.15%的前提下,净利润却暴跌91.59%。新希望方面指出,一季度利润情况不理想,核心是猪产业亏损超过6亿元,其中,5.2亿元是筹建公司的相关费用和亏损。对此,新希望方面解释为扩建养猪场的成本过高。
生猪出栏数在年跃居第二的正邦科技(.SZ),年一季度的营收虽然同比增长78.07%,净利率也免不了翻车,同比下跌76.63%。正邦科技直言,业绩下降的一大原因就是猪价同比大幅下降。按公司给出的同期猪肉价格对比计算,猪肉价格要在35元/公斤以上,才能保持与年同期的销售净利率。
昔日“养猪一哥”温氏股份(.SZ)如今俨然躺平成了前浪,一季度业绩仍然未改去年颓势,成为生猪养殖企业第一梯队中唯一营利双降的企业,其中,公司营收同比下降3.6%,净利润同比下降71.28%。
郭丹丹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猪价持续下跌,已经跌破养殖场的心理预期,仔猪育肥持续亏损,猪价逐渐逼近自繁自养成本线。从业者对后市可能会信心不足,出栏积极性提高。后市猪源持续增多,加上防疫成本仍高,以量补价略有风险。”
有人“收紧步子”,有人“势头不减”“超级猪周期”带来的上涨行情,加上前所未有的利好*策,多家生猪养殖企业自去年开始先后宣布加码生猪养殖,扩大产能。
新希望率先揭起扩张大旗。年3月5日,新希望公告宣布,将加大在生猪养殖业务的投资力度,建设10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43.59亿元。同年7月,新希望向外界透露,公司计划在未来2-3年,每年以不低于1万-2万人规模继续扩充养猪队伍。两个月后,刘永好又提出“3年内要在湖北投资亿元,养万头猪”的目标。
交出的成绩单显示,截至年底,新希望已投入运营的种猪场,年产能已超过万头,加上建设中、筹建中等的项目,理论可达的最大产能已超过万头,相比8年底实现了两年翻7倍的增长。此外,养猪队伍总人数也已达到5万人,并表示仍将继续扩充。
今年猪肉猪价进入下跌通道的形势,似乎并没有动摇新希望扩大养猪规模的决心。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采访新希望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仍按照原来的计划在推进,并没有改变今年原定万头的出栏计划。“但公司目前会减少猪仔的外购数量,提升自育占比,努力降低成本。”该人士称。
对于产能扩张叠加猪肉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亏损,上述新希望相关人士强调,“我们前期已经投了很多猪场,而且养猪这个事业不是说今年养了明年就不养,我们也有着长期的规划。前两年可能会面临一些亏损,但是从长远来看,未来规模扩大之后,出栏量增加,成本降低,对以后的年份来说可能就会盈利。”
牧原股份在年4月也曾公布全国开工建设项目达个,将新增生猪产能万头。且公司多次向外界强调,年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快速扩大养殖产能。
不同于新希望的是,面对今年的猪价形势,牧原股份选择了放慢扩张的步子。“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前猪价那么好的时候一样快速扩张了。”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牧原股份,相关人士解释道。除了上述企业,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SZ)等上市猪企也纷纷加入扩产行列。
不过,在冯永辉看来,目前只有牧原股份的产能计划有可能实现较好的落实,其他企业都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关键就在于牧原股份采取的是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冯永辉解释道,“自繁自养的模式具有先天优势。它不需要大量外购仔猪、种猪,所有的都是自己的,成本是可控的,也是最低的,此外也没有太多的疫情风险。所以它的利润是最高的,资产收益率比其他企业都要高。”
财报数据显示,年一季度,牧原股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72%,同期,正邦科技和新希望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89%和0.23%。
上市猪企增持、回购护盘,效果不尽如人意
尽管业内普遍对今年生猪价格回落抱有预期,但像这般跌幅和跌速仍是始料未及。猪价大幅回调令上市猪企一季度的营收净利严重背离,面对持续下跌的股价,有上市猪企坐不住了,多家猪企启动了护盘计划。
天邦股份(.SZ)于23日晚间披露公司董事长与高管、核心骨干增持公司股票,该股4月以来跌超35%;年内股价跌超20%的正邦科技(.SZ)也于23日晚发布了股份回购计划。
根据公告,5月21日,正邦科技首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万股,占公司截至年5月20日总股本的0.07%,最高成交价为13.7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3.50元/股,成交总金额为.63万元(不含交易费用等)。
5月19日,正邦科技披露回购报告书称,公司决定拟以自有资金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5亿元且不超过21.34元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从股价走势来看,回购股份尚未奏效。5月24日,正邦科技跌2.65%,周线录得四连阴。年8月7日,该公司股价创下26.68元历史最高,对比最新收盘价,累计回撤超50%。
另一边,4月以来,天邦股份累计大跌35%。23日晚间,天邦股份披露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高管、部分核心骨干拟通过成立契约型私募基金的方式,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增持金额为2亿元~4亿元。
根据公告,本次增持主体包括公司董事长邓成、总裁苏礼荣、副总裁朱爱民等15人,将按照约定份额成立契约型私募基金“力驶甬江力合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管理人为“上海力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中邓成在该私募基金中拟出资比例不低于40%。对于天邦股份高管的做法,市场也不买账。5月24日,天邦股份收跌2.31%,股价创下近一年以来的新低。
“在一轮完整的猪周期中,猪价高光期是相对短暂的,只有不断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规模养殖效率才能抵御行业低谷期。本轮猪周期的冬季刚刚来临,当周期步入尾声时,我们很可能又会看到一个不同于现在的上市猪企格局。”前述分析师说。
产能过剩隐忧另外,高举高打的扩张阵势一度让外界对生猪产能是否会出现过剩产生担忧。
年9月,唐人神(.SZ)董事长陶一山曾发表言论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5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或将面临一场灾难。他预测,到年,国内肉价跌到4-5元都是完全可能的。
随后,这一观点遭到新希望新任总裁张明贵的反驳,张明贵表示,“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说是经不起推敲的,猪价一旦跌破20元就跌破了大部分的养殖成本线,扩产的企业和养殖户大部分都会选择观望或者是出清,不可能持续下跌到4元到5元的水平。”
伴随近日猪肉价格跌破成本线,生猪产能会否过剩再度成为争议点。
“这个主要看当前能繁母猪的存栏情况。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我们的母猪产能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是接近于正常水平。”冯永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按此推算,在今年年底以前应该不会出现全面性的过剩。明年上半年,生猪产能整体最多接近于供需均衡状态,但是明年下半年和后年就很难说,主要看今年产能增长的情况。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0%,相当于7年年末的97.6%。目前生猪存栏量一直保持在4.16亿头以上,已经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年的出栏目标分别为万头、万头、万头和万头,共计1.3亿头。
那么,本轮猪周期的价格底部何时出现?上述分析师说,“今年三季度,猪价会迎来季节性反弹,但幅度有限。目前,全国生猪产能已经恢复至常年水准的90%左右,未来1-2年,猪价肯定持续震荡下行的趋势,猪企的冬天才刚刚开始”。
牧原股份此前也在公告中预计称,生猪行业在年或年将到达底部。
转载声明:该文章资料为猪好多网综合自网络,供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如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删除!
—百万用户都在看—正式上线!生猪产品信息数据平台
一键获取存栏、成本收益等养猪一手信息!
标准化、生态化、特色化……未来几年,养殖业发展大趋势和机遇在哪儿?
重磅!东部区生猪调运新规来了!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六省市
最新最全!31省市生猪产能汇总,四川、湖南、河南年出栏均超0万!
猪价跌破10元上热搜!猪贱伤农,相关部门火速行动,调控呼之欲出?
请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