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数四十年,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养几头猪,等到过年时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大肉了,八九十年代走亲戚串门拎着一串猪肉也是很有面子的。可是自从年爆发非洲猪瘟之后,我国普通人民吃猪肉的压力骤然增加,尤其是去年猪肉的价格已经逼近牛肉!然而老百姓日常吃的最多的还是猪肉,据数据分析:我国每年消耗掉的猪肉已经超出万吨,占据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中国猪的历史,为什么现在吃不到经典的土猪肉了?
岁数稍大一点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不管怎么烹饪现在的猪肉都比不上上世纪80年代的口感。其实这不仅仅是饲养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更是因为猪肉的品种已经发生改变。在那个年代我国农村所养的大部分都是黑猪,而现在乡下和养猪场养殖的都是从欧洲进口的白猪品种。猪作为人类驯化比较早的动物之一,可以说伴随着我们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以前农村养殖的黑猪需要饲养一整年才能宰杀吃肉,大部分猪在宰杀时才只有公斤左右,猪肉的味道十分独特,香浓可口回味无穷。而现在进口的白猪品种半年就能出栏,体重就能达到公斤左右。虽然白猪生长迅速可以满足更多人口的需求,但是猪肉品质却不断下降,吃起来只有蛋白质没有很好的口感,吃过黑猪肉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嫌弃白猪肉。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黑猪作为中国猪的代表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生长速度缓慢、生育繁殖能力较弱等缺点也注定了它要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淘汰。其实深扒一下,白皮猪被引进中国也才不过百年,而黑猪已经在中国繁衍养殖了几千年。白猪最早被引进国内是丹麦的长白猪以及英国的约克夏猪,有一部分猪因为水土不服而消失,不过活下来的逐渐与本土的黑猪结合所生的下一代已经可以完美适应环境,在这之后黑猪就逐渐被淘汰了。
笔者总结:如今社会是市场经济占主导的,我们普通的农民在选择吃猪肉或者养猪的时候都应该去考虑一下实际情况。过去的黑猪肉虽然美味可口,但是十几亿国民想要吃上源源不断的猪肉还是离不开白皮猪的贡献,您觉得呢?